静态博客入口:http://blog.5d.cn/user15/chenkai/
2007/07/31 | 让ADSL开机后自动拨号连接网络
类别(软件视点) | 评论(0) | 阅读(1111) | 发表于 11:02

还在用ADSL拨号上网的朋友,每次都要去点击连接图标才能上网,多麻烦啊。让ADSL开机就自动登录吧,方便多了!

  详细设置:


  1.进入 控制面板~~~网络与Internet连接~~~网络连接,创建一个快捷方式;
  
  2.复制快捷方式,将其拷贝到启动组里面。启动组地址(XP):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开始」菜单\程序\启动

 

图1 拷贝到启动组

  (注: All Users为所有用户,也可以选择自己的用户。)

  
  3.选择“网络连接”-右击-属性,如图进行设置:  

 

图2 设置属性

 

图3 去掉多于的选项


  OK,以后开机就能够自动联网了。

 
2007/07/16 | web2.0详解
类别(软件视点) | 评论(1) | 阅读(46) | 发表于 09:58
2001年秋天互联网公司(dot-com)泡沫的破灭标志着互联网的一个转折点。许多人断定互联网被过分炒作,事实上网络泡沫和相继而来的股市大衰退看起来像是所有技术革命的共同特征。股市大衰退通常标志着蒸蒸日上的技术已经开始占领中央舞台。假冒者被驱逐,而真正成功的故事展示了它们的力量,同时人们开始理解了是什么将一个故事同另外一个区分开来。

  “Web 2.0”的概念开始于一个会议中,展开于O'Reilly公司和MediaLive国际公司之间的头脑风暴部分。所谓互联网先驱和O'Reilly公司副总裁的戴尔·多尔蒂(Dale Dougherty)注意到,同所谓的“崩溃”迥然不同,互联网比其他任何时候都更重要,令人激动的新应用程序和网站正在以令人惊讶的规律性涌现出来。更重要的是,那些幸免于当初网络泡沫的公司,看起来有一些共同之处。那么会不会是互联网公司那场泡沫的破灭标志了互联网的一种转折,以至于呼吁“Web 2.0”的行动有了意义?我们都认同这种观点,Web 2.0会议由此诞生。

  在那个会议之后的一年半的时间里,“Web 2.0”一词已经深入人心,从Google上可以搜索到950万以上的链接。但是,至今关于Web 2.0的含义仍存在极大的分歧,一些人将Web 2.0贬低为毫无疑义的一个行销炒作口号,而其他一些人则将之理解为一种新的传统理念。

  本文就是来尝试澄清Web 2.0本来意义。
  
  在我们当初的头脑风暴中,我们已经用一些例子,公式化地表达了我们对Web 2.0的理解:
Web 1.0<
2007/07/03 | schema文件的组织方法
类别(软件视点) | 评论(0) | 阅读(27) | 发表于 10:08

schema文件,模式文件,或者称为数据字典文件,存放表或视图的定义。常驻内存。

初步决定schema文件的格式如下:

首先是一个数字表示该数据库有多少表(视图),1个字节,这意味着一个数据库最多有256个表。

接下来是第表的信息,格式如下:

<div forimg="1
2007/07/03 | OSI七层网络模型与TCP/IP四层网络模型
类别(软件视点) | 评论(0) | 阅读(17) | 发表于 09:31
OSI七层网络模型与TCP/IP四层网络模型
1. OSI网络分层参考模型

  网络协议设计者不应当设计一个单一、巨大的协议来为所有形式的通信规定完整的细节,而应把通信问题划分成多个小问题,然后为每一个小问题设计一个单独的协议。这样做使得每个协议的设计、分析、时限和测试比较容易。协议划分的一个主要原则是确保目标系统有效且效率高。为了提高效率,每个协议只应该注意没有被其他协议处理过的那部分通信问题;为了主协议的实现更加有效,协议之间应该能够共享特定的数据结构;同时这些协议的组合应该能处理所有可能的硬件错误以及其它异常情况。为了保证这些协议工作的协同性,应当将协议设计和开发成完整的、协作的协议系列(即协议族),而不是孤立地
2007/07/03 | 城市数据交换中心的方案设计
类别(软件视点) | 评论(0) | 阅读(275) | 发表于 09:04

城市电子政务系统是构筑在各个政府部门(局委办)的信息系统之上,是把各个局委办的数据库作为其共享的一部分。而我国政府的信息系统是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公司、利用不同的工具、在不同的开发平台开发出来的,并且运行在不同的操作系统和不同的数据库平台之上。这就是"信息孤岛"造成的主要原因。要建立跨各政府部门的办公平台,实现异构系统之间、新老系统之间的信息的透明交换是基础性工作。

建立安全、稳定、高性能、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跨地区的信息交换平台是最重要的软件平台,各行业各部门的系统将统一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信息交换,以达到整个电子政务网内资源共享互通的效果。

4.3.1信息交换的需求分析电子政务中信息交换按交换对象分为三大类:

基于政府外网之上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换基于政府内网之上的政府内部之间的信息交换基于Int